宣汉县召开能人带动促脱贫工作座谈会
时间:2016-04-21 00:00:00 点击:

  4月18日,宣汉县能人带动促脱贫工作座谈会在县委大会议室召开,县级涉农部门负责人、各乡镇党委书记,县内能人发展优秀人才、在外发展优秀人才代表共计152人参加。县委副书记、县长冯永刚,县人大常委会张宗昭,县政协主席徐代琼,县委副书记陈泽健,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李良,县政府副县长吴成出席座谈会。

  会上,县委向与会能人代表通报了全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特别是现代农业产业方面的发展思路,引起与会能人代表共鸣。近年来,随着宣汉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宣汉县农业产业特别是“牛、药、果”3大特色产业商机良多,能人干事创业的舞台广阔。一是牛产业“牛气冲天”,养牛优势独特,市场空间较大,但饲养量不足,还大有文章可做;二是药产业“药源富集”,发展前景广阔,销售渠道畅通,但种植量不足,还大有潜力可挖;三是果产业“硕果累累”,比较优势明显,市场需求量大,但发展量不足,还大有市场可为。

  会议指出,能人是助力我县脱贫攻坚的一支有生力量和助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近年来,能人回乡创业大展拳脚,占领了多个领域,创造了多种创业方式,显现出了多种示范效应,一是创业领域多元化。全县涌现出了如向以伦、石长庚、杨昌林等一大批投向种养业的杰出能人代表,“能人经济”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二是创业方式多样化。能人通过流转土地、合伙经营、注入资金等多种方式,积极创新创业,探索出了“股份制合作”、“公司+基地+农户”、“土地流转租赁”、“互联网+农业基地”等发展模式,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三是创业效应多端化。能人扎根基层,创新创业,产生了良好效应,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如有的能人创造了“牛寄养”、“牛托管”、“田托管”、“乡友产业发展互助基金”等经验模式,助推产业脱贫攻坚,带动上万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有的能人成为群众精神典范,引领社会风气和民风持续好转;有的能人进入基层组织,甚至当选为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更高平台贡献发展智慧。

  会议强调,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能人工作,将全力为能人创业提供并创造优越环境。一是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出台了《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项目支持、财政支持、用地用电用水保障、工商税收、金融信贷保险、品牌创建等6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出台了《2016年蜀宣花牛、中药材、经果林木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县财政预算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专合组织、种粮大户和创业能人,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发展牛、药、果等特色产业。二是在项目上重点倾斜。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能人产业发展到哪里、重点项目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始终坚持做到发展产业优先规划,创办领办项目优先立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优先投入,项目内基础设施优先配套“四个优先”,在项目资金等方面集成式倾斜投向能人产业基地,帮助改善基础设施、发展集群产业。三是在服务上充分保障。积极开辟“绿色通道”,精简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审批和帮办制度,为能人的项目审批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下一步,县委、县政府还将成立专门的能人发展办公室,全力为能人在宣创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县委副书记、县长冯永刚作了主题讲话,要求,全县各地、各部门要真正把能人培育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能人带动创基业、帮助群众创家业、激励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格局。一要大力培育能人。要牢固树立“抓能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将能人培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采取引进或就地培育等多种方式,每个村每年至少培育1名能人;要大力开展“双向培育”,既要把能人培养成干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又要把干部培育成能人,带动群众增收脱贫。二要创优发展环境。要尽快研究出台支持能人创业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要强化大局意识,充分整合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政策保障等要素资源,集中向能人大户倾斜;要优化服务环境,持续推行非公企业与县级部门“双向评价”机制,为能人发展提供良好服务环境。三要希望能人助力家乡建设。能人要始终保持家乡情怀,希望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在家兴业,积极投身全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工作,把产业做大,把群众带富,把家园建美,为建设繁荣美丽新宣汉贡献最大力量。

  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塔河镇号楼村舜天湖农业生态园、茶河乡圣水村猕猴桃种植合作社和下八镇“米岩花海”,观看了能人创业专题片,部分能人代表和毛坝镇、圣水村作了交流发言。(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