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村的育苗大棚建得怎么样,牛羊产业发展得好不好,450亩圆黄梨树苗应栽植了……”,带着对定点扶贫点——达川区香隆乡包谷梁村的牵挂,1月12日7:50,达州市农业局局长王成带领技术骨干、“结亲”干部一行38人早早就出发前往扶贫点。 包谷粮村地处达川西部边境的一个交通不便、海拔较高的偏远山村,距县城82公里,平均海拔700余米,村上水源差,产业基础落后,劳动力严重缺乏,贫困化程度十分高。2015年,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该村被确定为达州市农业局定点扶贫帮扶联系点。
9:50一抵达圆黄梨基地栽植现场,王成就立即现场动员,他说,“来到扶贫村这方土地,心中倍感亲切,也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要同群众一起,从基础上着力,产业上突破…… ,携手拔穷根,今天我们市、县、乡、村四级党组和当地群众一道,栽下脱贫树,拓宽致富路……,打造川东北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示范样板”。
随后,市农业局果树专家刘学琦现场对圆黄梨栽植要点逐一进行了讲解。在掌握了“松缠带、剪主根、拌泥肥,立端正、勿深植、要间植,培细土、手压实、勿踩结,定根水、及时浇、量适度”的栽培要领后,大家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劳动中。栽植梨树1小时后,王成驱车来到八社养羊基地,逐一查看圈舍建设、种羊繁殖等情况,并与业主详细交谈种羊选育、疫病防控、饲草种植、规模扩大、育肥羊市场销售等情况。王成说:“包谷梁村饲草资源丰富、山场宽、养殖污染自然净化能力强,当前羊产品市场需求大,加之驻村工作组有畜牧专业技术人员,所以养羊是适合该村脱贫的对路产业之一。业主要精养、细养,起好带动示范作用。当地干部、驻村工作组要支持、帮扶到位,起好支撑保障作用,推动该产业健康发展。”
查看完养羊基地后,王成对病险塘进行了查看,并要求达川区及当地乡、村,要逐一细查,找准原因及整治措施,抓住冬闲时节进行修整,以便春季雨季来临能蓄上水,保障大春生产用水。
| |
在查看市农业局捐建的育苗大棚时,王成指出:“大棚建好后,市经作站要做好育苗技术指导,教会当地群众,多培养几位本土专家,发挥好集中育苗大棚在产业扶贫中的基础环节作用,真正解决‘百家育苗、百个花样,费时费劳费钱费事苗质良莠不齐的问题’。”
最后,王成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召开座谈会,在听取各方意见后,他指出: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一要转变思路,改过去扶贫就是送送东西为现在改善基础设施、盘活优势资源、奠定产业支撑等,培养扶贫村自身的造血功能。二要抓住关键,牵好牛鼻子。重点就是发展产业,产业发展还要抓好几个结合,首先要与当地资源优势结合;其次要长短结合,长是主导产业形成周期和产业链延伸,短是主导产业形成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比如间种蔬菜、辣椒;最后要种养结合。三要着力基础设施配套。对于水的问题,要切实解决好人畜饮水、生产用水以及养殖大户及专合社用水。对于路的问题,要早做规划,挤入“十三五”的盘子,力争2017年形成通达能力。对于新村建设,要按照有水源、有产业、有特色、有文化底蕴、适度规模的原则,依托现有村庄,建、保结合,力求有特色、顺民意。对于生产基础设施,特别是生产道路建设,要梯度推进,为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四要携手齐心攻坚。统筹各方资源,聚力部门力量解决网络、电商物流等问题。
在此次帮扶中,为了不给群众添麻烦,帮扶结亲干部还和当地群众一起吃面包、方便面。饭后,机关党委书记王家勇带领大家再次来到劳动现场,与当地群众一道,继续栽植梨树。尽管天上下着毛毛细雨、气温极低,大家劳动热情仍十分高,直到下午4时许栽植完最后一棵树,才离开劳动现场。
劳动结束后,王家勇等结亲干部还到帮扶对象家中拉家常,了解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实际困难,并送去慰问金。临走时,王家勇还特别叮嘱市农业局驻村工作人员,思路要清、工作要细、方法要多,帮助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走上致富之路。在场村民不禁感慨道:“您们是真扶贫,还给我们结亲戚,胜似亲人,数九天寒心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