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着力推进生猪养殖业提档升级
一、2015年工作成效
2015年,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实现了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清净无疫。建成国家农民合作示范社1个,部级示范场1个,省级示范场1个 ,省级专业合作社1个,市级示范场5个,成功创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主要工作成效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转变生产方式,夯实产业基础,畜牧业助农增收实力全面提升。2015年全区新建畜牧养殖小区30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310户,培育市级以上生猪标准化示范场6家,专业合作社11个,家庭农场10个,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75%;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家,其中四川天王牧业有限公司是集“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直销配送” 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企业,成为达川区唯一的省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区生猪生产获得无公害畜产品认证22家,已创建 “秦巴冠一、巴山飘香、郑幺妹腊肉”3个猪肉品牌,年销量达300吨以上。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我们还严格实施了生猪养殖“三区(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发展规划,2015年共关闭(拆除)禁养区养猪场42家,改造和完善治污设施76家,发展高温生物降解和玻璃钢罐技术开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养殖场7家,养殖污染综合利用治理率达98%以上。2015年,畜牧业产值达25.2亿元,农民畜牧业人均增收达182元。 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增设了县局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和乡镇监管站,配备监管员168名,村级协管员602名。坚持属地管理,强化组织监督,健全责任体系,逐级分层次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认真执行“三个”结合和“十步”工作制,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基础性免疫工作;坚持了“一卡三书四档”监管制度,完善监管网络,全方位、全角度、全时段地实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015年全区落实监管责任人247人,填写监管记录卡782份,签订责任书和保证书782套;立案调查处罚28件,移交公安机关1件,收缴罚款2万余元;五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达85%以上,受检动物及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达100%;“瘦肉精”检测全部为阴性;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上市动物产品检疫合格、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从未发生一例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2016年重点工作 2016年,达川区着力推进生猪产业“五化”发展进程,确保全区农民畜牧业人均增收达200元;着力推进“四三”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角度、全时段监管,确保全区不发生一例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突出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狠抓生猪产业“五化”建设,着力推进生猪产业提档升级 一是推进生产标准化。按照“五化”要求,严格执行养殖区域规划,认真落实禁养、限养措施,取缔养殖场40余家,大力支持标准化改造。全年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场3个。 二是推进经营产业化。加大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服务力度,推行“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社(家庭农场)+寄(赊)养户”经营模式,建立和巩固生猪养殖生产基地,新发展规模养殖户200户,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5个,着力培育现代化的养殖生产、屠宰加工、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龙头企业1个。 三是推进产品品牌化。加大选育鉴定力度,积极发展地方“本地土猪”和“花红跑山猪”特色品种;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拓“巴山飘香、郑幺妹腊肉”2个猪肉品牌营销市场,加快推进生猪精深加工,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四是推进服务信息化。健全畜牧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定期发布生产价格信息,指导养殖生产,实施“互联网+畜牧”战略”,鼓励支持养殖企业开展电商平台销售,实现线上线下大发展。 五是推进养殖效益化。落实生猪补贴政策,重点倾斜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搭建融资平台,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多层次筹集发展资金,增强生猪产业发展活力;紧密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寄养、托养、赊养发展方式,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加快农民养殖增收致富步伐。 (二)狠抓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三”机制建设,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完善“三大”管理体系。即:健全责任体系,逐级分层次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一卡三书四档”监管制度。完善监管体系,进一步修定《达川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健全监测体系,加快农检中心“双认证”工作力度,强化产品监测检验;坚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三个结合”、“十步”工作制度,定期分析全区疫情形势,及时防范化解疫情风险。 二是健全“三项”监管制度。即:健全“不良记录”制度,开展定期巡查,对拒不改正或整改不到位的一律纳入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健全“畜产品安全与项目建设挂钩”制度,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规模养殖场(户)3—5年内不得享受各种畜牧政策性补助、奖励资金,不得申报实施项目。健全“有奖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预算5万元作为奖励资金,对案件查实的首次举报者一次性奖励2000—5000元。 三是开展“三项”专项整治。开展病死(害)动物及动物产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假劣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投入品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执行农业部制定的“六条禁令”,切实强化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规范畜牧从业人员的饲养、经营、屠宰等行为,严厉打击畜产品安全犯罪活动,坚决杜绝病死(害)动物产品流向餐桌,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强化“三大”工作举措。严格绩效考核,将各单位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年度单项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实施在线监控。鼓励和支持8个大型规模养殖场、城区定点屠宰场建设安装多个360度旋转高清摄像头等高科技设备,24小时在线监控,实现阳光生产、阳光执法。逗硬查处违法行为,对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逗硬依法查处,发现(举报)一起,查处一起。(达川区畜牧食品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