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畜牧食品局在2016年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时间:2016-03-29 00:00:00 点击:

科技助推畜牧产业发展

 

  一、2015年工作成效

  大竹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国家牛羊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和首批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县。2015年我们以畜牧科技创新为抓手,以科技示范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升畜牧产业科技含量,促进了我县畜牧产业提质增效。全县出栏生猪86.3万头、牛4.5万头、羊18.8万只、家禽1540万只、家兔48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9.36万吨、禽蛋产量达3.5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4.5亿元,畜牧业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142元。我们主要突出了“五抓、五促”。

  一抓科技示范场建设,促养殖技术整体提升。在宏泰生猪养殖基地建成我县第一家自动化生猪养殖场后,四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也引进了保温降温系统、自动喂料系统、智能饲喂站等先进设施设备,建成了全自动化生猪养殖场,带动全县养殖场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015年建成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家、市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6家。全县累计建成4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7家市级标准化示范场。

  二抓结构调整,促畜牧产业健康发展。按照“稳猪、保禽、增牛羊”的思路,重点支持恒达玉煌牧业有限公司进行标准化改造,建成了省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通过招商,引入大竹县丰草农牧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亿元,建成年出栏肉羊20万只的大型养殖企业,2015年已建成肉羊圈舍33栋,存栏肉羊10000余只。带动了全县牛羊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年肉牛出栏4.5万头,同比增长9.7%,肉牛规模户330户,规模养殖比重42%;肉羊出栏18.8万只、同比增长6.46%,肉羊规模户710户,规模养殖比重53%。

  三抓畜禽品种改良,促养殖效益提升。全力扶持星火禽业协会种鸡场等种畜禽场抓住灾后重建的机会,改建扩建,引进优良畜禽品种,促进全县畜禽优质率大幅提升。良种生猪三元杂交改良面达92%,良种禽推广面达97.24%、良种羊推广面达96.13 %、良种兔推广面达95.37%。

  四抓科技宣传和培训,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通过选派技术骨干到省农广校参加培训,邀请省畜科院专家到县上举办培训班,深入村、社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举办防疫技能竞赛等措施,提升了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全年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在全市春、秋动物防疫工作检查中,畜禽免疫抗体合格率均居全市前列。

  五抓行政执法,促畜产品质量科学监管。通过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对收购加工销售病死猪肉问题”专项整治等行动,对饲料生产企业、饲料兽药经营企业、养殖场、屠宰场进行全面排查。全年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6件,立案率100%,结案率100%。案件评查工作、兽药监管工作均获全市一等奖。

  二、2016年重点工作

  (一)以养殖小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种养循环发展。一是抓好养殖小区规划布局。按照“山区牛羊、坝区猪禽”的总体思路,优化畜禽养殖小区产业布局,全年新建畜牧养殖小区30个以上。二是抓好养殖小区试点示范。积极支持养殖小区开展标准化改造,大力推广种养结合模式,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争创建部、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小区)共5个。

  (二)以品种改良为基石,着力优化养殖结构。一是开展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在二郎等乡镇建设5个标准化生猪人工授精站,在生猪养殖集中区域建设35个生猪人工授精服务点,确保全县生猪人工授精服务网络覆盖面达到100%。二是抓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补贴对象、补贴标准、补贴品种以及补贴程序,全年完成精液补贴12000头份。三是抓好肉牛品种改良。进一步巩固完善乡级人工授精站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蜀宣花牛的推广力度,全年完成国补牛冻精28000支,完成优质肉牛改良配种4000窝次。四是加强种畜禽场管理,大力推广畜禽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三)以品质监管为重点,着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开展农检站“双认证”工作,确保6月底前通过认证。二是开展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力争全年建成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2家。三是加强投入品监管。宣传普及《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等新法规,使从业人员知晓率达到100%。同时加强饲料兽药日常监督检查,检查面达到100%。四是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开展“瘦肉精”快速检测15000份以上。五是严格检疫监督。各类检疫率均达到100%。不合格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率100%。六是开展屠宰场审核清理工作。从严掌握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清理标准,按时完成关停、新建任务。

  (四)以强制免疫为手段,着力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一是开展集中免疫工作。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达到95%,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二是加强动物疫情预警监测。健全“县、乡、村”三级疫情监测网络,完善疫情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制度,做到每季度召开一次疫情形势分析会。三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能力建设。坚持重大动物疫情防控24小时值班。四是强化兽医队伍建设。严格乡村兽医登记备案管理,规范村级防疫员管理,开展动物疫病防治比武活动。

  (五)以精准扶贫为抓手,着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科技人员结对帮扶脱贫。全县70个贫困村每村选派1名技术骨干定点帮扶,联系村101户贫困户每户落实1名技术人员一对一帮扶。将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具体到事。二是专合组织带动帮扶脱贫。支持鼓励专合组织、龙头企业以“寄养”、“带养”等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业脱贫,全年计划发展小型养殖场200个。利用专合组织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网络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业。鼓励龙头企业为贫困户优先提供劳动岗位,通过就业脱贫。

  (六)以依法行政为准绳,着力提升畜牧队伍素质。一是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大力宣传普及《畜牧法》、《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等畜牧工作相关法律法规,聘请法律顾问集中安排法律知识学习2次以上。二是扎实开展执法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组织执法人员参加行政执法人员全省统一考试,确保每位工作人员取得执法资格,依法上岗。三是及时清理行政权力。树立“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授权必作为”思想,依法开展动物防疫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等审批、发放和监管。四是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打击力度,让违法犯罪行为无处可遁。五是加强畜牧业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深入调研“互联网+” 畜牧业新业态发展情况,加快畜牧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发展。(大竹县畜牧食品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