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达川区积极落实“粮食播面务必扩大,粮食产量务必增加”的总要求,把再生稻生产作为晚秋粮食增产的重头戏来抓。据统计,达川区再生稻有收面积5.6万亩,最高亩产225.6公斤,平均亩产102.5公斤,实现总产0.57万吨。其主要措施:
一是及早总体谋划。年初,达川区委、区政府将再生稻生产纳入全年粮食总体目标统筹谋划,在明月江流域的万家、麻柳,铜钵河流域的平滩、金垭,洲河流域的渡市、罐子以及巴河流域桥湾、石梯、石桥等19个乡镇的适宜区域,建立再生稻高产示范片1.5万亩,带动全区蓄留再生稻6万亩。
二是强化安排部署。7月下旬,达川区政府出台《关于切实抓好2020年晚秋生产的通知》,把抓好再生稻列为晚秋生产重点,分解下达任务,纳入全年粮食目标考核,达川区农业农村局制定了《2020年再生稻高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抓好再生稻的具体措施。
三是配足农用物资。依托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采购农资,对再生稻高产示范点给予倾斜,每亩种子补助35元/公斤,免费配送尿素10公斤/亩。
四是种好头季稻。达川区在再生稻生产区,头季稻品种选用再生力强的优质良种,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治,保证头季稻成熟时谷黄、叶绿、秆青、根活,确保8月20日前收获结束。
五是科学蓄留再生稻。头季稻齐穗后15天亩施尿素10千克作促芽肥,中稻收获留桩35cm以下,减少机械收获碾压,并及时复水,促再生芽多发、壮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