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Gastrodia elata Bl.,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甘,平。归肝经。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
一、生物学习性
天麻为多年生寄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全体不含叶绿素,自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必须与萌发菌和蜜环苗共生,即天麻胚胎生长(早期生长)靠萌发菌,当胚胎形成后必须与蜜环菌共生。块茎肥厚,肉质长圆形,长约10厘米,直径3~4.5厘米,有不甚明显的环节。茎直立,圆柱形,黄赤色。叶呈鳞片状,膜质,长1~2厘米,具细脉,下部短鞘状。花序为穗状的总状花序,长10~30厘米,花黄赤色;花梗短,长2~3毫米;苞片膜质,狭披针形或线状长椭圆形;花被管歪壶状,口部斜形,长7~8毫米,基部下侧稍膨大,裂片小,三角形;唇瓣高于花被管的2/3,具3裂片,中央裂片较大,其基部在花管内呈短柄状;子房下位,长5~6毫米,光滑,上有数条棱。蒴果长圆形至长圆倒卵形,长约15毫米,具短梗。种子多而细小,粉末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野生天麻广泛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甘肃、安徽、河南、江西、湖南、广西、吉林、辽宁等地,中贵州西部,海拔1500~3000米的山区林下。
二、天麻种子萌发菌生物学特性
天麻种子萌发菌属小菇属的4种真菌是紫萁小菇(Mycena osmundicola)、兰小菇(M. orchicola)、石斛小菇(M. dendrobii)、开唇兰小菇(M. anoectochila)。紫萁小菇用于天麻生产较早,石斛小菇伴播天麻种子发芽率最高。
(一)形态特征
1. 紫萁小菇 菌丝半透明,镜下观察无色透明,有分隔。子实体散生或丛生。菌盖发育前期呈半球形,后平展,灰褐色。菌褶白色,离生,放射状排列。菌柄长0.3~3.1厘米,粗0.6厘米。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
2. 石斛小菇 菌丝白色,担子果高5~22毫米,单生。菌盖直径3~6毫米,帽状或伞状。菌褶近直生、光滑、白色。菌柄中生、细长、中空,3~19×0.5~1毫米。担子棒状17.5~22×5~7.5微米,4孢,无色。孢子椭圆形。
(二)生长发育特性
1. 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将感染了紫萁小菇的菌叶,置培养皿中保湿在海绵上,在25℃恒温培养40天左右,在白色菌丝丛中分化菌蕾,2~3天后发育成菌蕾,3~6天后菌盖平展,菌柄伸长,子实体发育成熟。
小菇属的几种萌发菌的菌落、菌丝形态特征相似,菌落规则,菌丝白、气生菌丝发达,索状联合明显,菌丝生长旺盛,以石斛小菇生长最快。
2. 腐生 这类真菌多腐生在高山林间落叶上,对纤维素有很强的分解能力,地面上的枯枝朽叶,感染这类真菌而被分解。天麻种子落在林地染此菌的树叶上,可侵入天麻种子使其萌发,故小菇属萌发菌主要营腐生生活,兼性寄生。
3. 好气 萌发菌好气,主要分布在林间透气性较好的枯枝落叶层和表层土壤中。
4. 其他 萌发菌对天麻块茎无侵染能力,只侵染天麻种胚基部细胞。
(三)生长习性
1. 温度 萌发菌在15℃~30℃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以25℃菌丝生长最快,低于20℃或高于25℃菌丝生长速度减慢。
2. 基物含水量 一般适宜含水量为基物重量的100%~200%,含水量过高萌发菌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停止生长。
3. PH值 最适宜的PH值为5.0~5.5,碱性条件不利于菌丝生长。
4. 营养条件 木屑与麦麸皮体积比为3:1的培养基适合萌发菌生长。基础培养基配比:磷酸氢二钾0.5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2.5克、葡萄糖20克、麦麸30克、维生素B1 10毫克,蒸馏水1000毫升。
三、蜜环菌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
(一)蜜环菌形态特征
蜜环菌菌丝体是由菌丝分枝交错形成,是此菌的基本结构。菌丝体又分菌丝和菌索。初生菌丝乳白色,镜下观察无色透明,有分隔。菌索是由无数菌丝结合在一起的根状物、幼嫩时为棕红色,有白色生长点,衰老时为黑褐色至黑色,无再生力。
子实体丛生,菌盖肉质,扁半球形至平展,直径3~11厘米,蜜黄色;菌柄圆柱形:长4~12厘米,直径0.5~1.5厘米;菌环上位;孢子椭圆形,无色透明。
(二)生长发育特性
1. 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子实体成熟后释放孢子于地面,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萌发出初生菌丝,进而转为次生菌丝和菌索。菌索表面有鞘包着,是蜜环菌适应不良环境的特殊结构,菌索有很多分枝,向周围蔓延生长,寻找营养,故它在林间分布广泛,在11月低温、高湿的环境下可长出子实体,又释放出担孢子。
2. 腐生,兼性寄生 多腐生在林间的枯枝落叶上,又可寄生在活树上。
3. 好气 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才生长旺盛。
4. 其他 发光蜜环菌菌丝和幼嫩的菌索在黑暗处会发出荧光。
(三)生长习性
1. 温度 蜜环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6℃~30℃,最适生温度为25℃,超过30℃菌丝停止生长。
2. 湿度 蜜环菌适宜多雨湿润的土壤,大气相对湿度为80%~90%。
3. 光线 蜜环菌生长一般不需要光线,光照对蜜环菌生长有抑制作用。
4. 酸碱度 适宜的酸碱度为PH5.0~6.0。
5. 适宜的树种 多种阔叶树适宜蜜环菌生长,但以壳斗科的茅栗、白栎、槲栎等,与蜜环菌有很好的亲和力,最适宜蜜环菌生长。
四、栽培方法
天麻的繁殖方法有两种,即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种子播种需要与小菇属萌发菌和蜜环菌两种菌共生获取营养;无性繁殖用初生快茎做种,只需与蜜环菌共生而获得营养。故需培养生产萌发菌种和蜜环菌种。
(一)萌发菌、蜜环菌的培养
萌发菌、蜜环菌的培养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需要有接种室、接种箱或超静工作台、接种工具;菌种培养室、恒温培养箱、菌种培养架;高压蒸气灭菌锅、电热干燥箱,紫外灭菌灯;菌种保藏用电冰箱;化学药品,试管、天平等。
萌发菌和蜜环菌的生长发育都需从基质中摄取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而生活。所用的培养基和段木将满足其营养需要。
1. 萌发菌、蜜环菌一级菌种(母种)培养
(1)分离材料的选择与收集:
①蜜环菌分离材料:菌索:可在林间树桩和枯树根等处采集棕红色的菌索,用靠近白色生长点生活力强的幼嫩部位为分离材料子实体;可在晚秋多雨季节,蜜环菌子实体出土时,采收新鲜、形态完整、健壮、无病虫为害、将要成熟的字实体。天麻块茎:可于4~6月份采集着生蜜环菌较多的天麻块茎。
②萌发菌分离材料:采收天麻种子发芽后的原球茎、兰科植物中的根部、诱导培养萌发菌子实体。用以上材料分离培养菌种,可用于萌发菌和蜜环菌复壮。
(2)分离技术
①PDA培养基制备: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自来水1000毫升、pH5~6。将马铃薯切片,加水煮沸30分钟,用纱布过滤,取滤液1000毫升并放入琼脂加热,使之全部深化,最后加入葡萄糖,溶解后调节pH为5~6。然后将培养基趁热分装于试管内,经高压灭菌(1.5千克/平方厘米)30分钟。取出后按25度斜度放置冷却后接种。
②消毒灭菌:接种室灭菌,按每平方米用量计算:40%的甲醛溶液8毫升,高锰酸钾5克进行熏蒸。先关闭窗户,取甲醛溶液装入容器中,再放入高锰酸钾,人随之离开接种室,关闭房门,熏蒸1小时即可。熏蒸后应隔1天使用。
接种时,先将各种器具放入接种室内,开启紫外灯灭菌30分钟后即可工作。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开启紫外灯灭菌30分钟后,再进行操作。
③分离方法
组织分离:将蜜环菌索或天麻块茎,天麻原球茎,兰科植物的根分别用水洗净表面泥土,然后切取需要的部份组织,用无菌水冲洗3次,放入0.1%升汞溶液浸泡1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洗去残存的药液,置于无菌培养皿内。将菌索等材料分别剪成1厘米长的小段或小块,在青霉素液(20微克/毫升)中浸片刻,用灭菌滤纸吸去表面附着水液,然后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置25℃恒温培养,3~7天左右,开始分别长出白色菌丝和菌索。分离子实体时,用无菌水冲洗消毒残存药液后,用灭菌滤纸吸净水珠,再用解剖刀从菌盖中纵向剖开了实体,在菌柄及菌盖交界处取其0.5厘米的一块组织置于PDA培养基上培养。
孢子分离:将开伞的子实体截去菌柄的下半部,用70%的酒精在菌盖表面及菌柄部分进行揩擦消毒,然后菌褶向下插在孢子收集装置的支架上。将支架放于无菌培养皿中,用钟罩或大烧杯罩住以收集孢子。孢子落于皿内后,用接种针挑取少许,接于斜面培养基上培养。
(3)菌种纯化培养:在培养基上最初分离出的菌种,再进行提纯培养以得到优良菌种,称作纯化。萌发菌选用菌落生长速度较为一致的菌丝体,用消毒的接种铲连同培养基一起切取菌丝,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培养,重复转接可获纯菌种。蜜环菌在培养基上接种点处刚产生菌索分枝时,选择其中生长旺盛而幼嫩的菌索,用接种铲截取长2~3毫米移入斜面培养基上,在25℃恒温下培养,菌索长满培养基后即为纯化的一级菌种。
2. 萌发菌、蜜环菌二级菌种(原种)培养
(1)萌发菌二级菌种培养:培养基成分:青棡、桦木等阔叶树的木屑70%、麸皮或米糠26%、蔗糖1%、石膏粉1%、磷酸二氢钾1.5%、硫酸镁0.5%,加水适量。将以上成分充分拌匀,用手捏培养基可滴水为度,然后装瓶,在瓶中心打直径1厘米的圆孔,深达培养基2/3处。盖好瓶盖,高压蒸气灭菌(1.5千克/平方厘米)1小时,冷却后接种。在接种室内,将菌丝连同约蚕豆大小的母种,接于培养基的圆孔中,一支母种可接原中5瓶左右,盖好瓶盖后置25℃培养室培养。
(2)蜜环菌二级菌种培养:培养基成分为阔叶树锯木屑3份,麦麸1份及小树枝段,水适量。制作时,先将手指粗的树枝截成长1.5厘米的小段,在水中浸泡12小时充分吸水,然后与锯木屑、麦麸拌匀、加水湿透,装入500毫升广口瓶中,每瓶装入树枝段50~60段,以瓶容量的4/5为宜,再加水少量,盖瓶盖后高压灭菌(1.5千克/平方厘米)1小时,冷却后,接入母种,置于25℃恒温培养,30天~45天蜜环菌丝和菌索可长满全瓶。
3. 萌发菌、蜜环菌三级菌种(栽培种)培养
(1)萌发菌三级菌种培养:取壳斗科植物落叶70%、木屑10%、麦麸15%、硫酸镁0.5%,磷酸二氢钾1.5%、尿素1%、蔗糖1%、石膏1%,水适量。经拌匀后装瓶,高压蒸气灭菌(1.5千克/平方厘米)1小时,冷却后接入二级菌种,盖好瓶盖,移入培养室培养。
(2)蜜环菌三级种培养:培养料和培养方法与二级菌种培养相同。在高压灭菌冷却后,每瓶接入二级树枝菌种1-2段,在25℃恒温培养30天~45天,蜜环菌丝和菌索可长满全瓶,可用于培养菌枝和菌材。
4. 菌种保藏
(1)一级菌种保藏:利用低温对微生物生命活动有抑制作用的原理,当一级菌种长满试管后,用牛皮纸包扎好,放入0℃-4℃的冰箱中,每隔4~6个月转管培养1次。使用时,应从冰箱中取出先经适应常温后再转管培养,否则转管不易成活。
(2)二级菌体和三级菌种保藏:二、三级菌种可在冷凉、干燥、清洁的室内保藏,室温宜制在0℃~6℃,因蜜环菌在7℃~8℃可缓慢生长,保藏期2~3个月。
5. 蜜环菌枝培养
菌枝皮薄、木质嫩、蜜环菌易浸染,生长快,菌枝是培养菌床和菌材的优质菌种。
(1)菌种准备:应选用人工培养的三级菌种,野生蜜环菌索,蜜环菌优质菌材做菌种。
(2)树种选择:多种阔叶树种的树枝可用于培养菌枝,但以壳斗科树种及桦树等的树枝最好。
(3)培养时间:应根据需要,一般应在菌材培养期之前2个月进行。
(4)培养方法:选择直径~-2厘米的树枝,斜砍成长3~4厘米的小段。其次,挖长2米,宽1米,深30厘米的坑;坑底先铺1厘米厚湿润树叶,然后摆一层树枝,再放入菌种,在菌种上再摆一层树枝,盖一薄层沙土,以覆盖填满树枝间空隙为度。可依次堆放8~10层,盖10厘米厚沙土,再盖一层树叶保温保湿。一般2个月可培养好菌种。
6. 蜜环菌材培养
(1)菌种准备:菌枝是培养菌材最好的菌种。选择菌枝表面附着棕红色、幼嫩、有白色生长点、无杂菌污染的做菌种。也可用培养好的优质菌材作菌种。
(2)树种选择:蜜环菌与壳斗科树种有良好的亲和力,同时,壳斗科树种材质坚硬,耐腐性强,树皮肥厚不易脱落,是首选树种。其次,蔷薇科的野樱桃,桦木科的树种,易染菌且生长快,培养时短,也是培养蜜环菌材的好树种。树种选择要根据当地树木资源选用适宜蜜环菌生长的树种。
(3)培养时间:应选择在秋、冬季至春初培养菌材,在秋末至春初砍伐的树木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树皮与木质部不易分离,有利蜜环菌生长,有些树种于春季又可萌发新枝。
(4)木材准备:选直径3~5厘米的树木,锯成长20厘米的木段,若树木直径在10厘米以上,应将木段劈成2~4块,在木段的一面或两面每隔3~4厘米砍一个鱼鳞口,深度至木质部为度。
(5)培养场地选择:应选择在天麻种植场地附近,减少菌材搬运;坡度应小于200和向阳的山地,土壤以土层深度,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要有灌溉水源的地方为宜。
(6)菌材培养方法:培养方法有多种,现以窖培法为例。挖窖长2米,宽1米,深30厘米。将窖底挖松整平,铺一层1厘米厚的树叶,平放一层树木段,如是干木段应提前一天用水浸泡24小时,在树木段之间放入菌枝4~5根,洒一些清水,浇湿树木段和树叶,然后用沙土或腐殖土填满树木段间空隙,并略高于树木段为宜。再放入第二层树木段,树木段间放入菌枝后,如上法盖一层土。如此依次放置多层,盖土厚10厘米略高于地面,最后覆盖树叶保温保湿。
(7)菌材培养的管理:
①调节湿度;主要是保持菌材窖内填充物及树木段内适宜的含水水量即50%左右。应注意勤检查,根据培养窖内湿度变化进行浇水和排水。
②调节温度:蜜环菌索在6~28℃可以生长,超过30℃生长受抑制,同时杂菌易繁殖。在18~20℃温度条件适宜蜜环菌生长。在春秋低温季节,可覆盖塑料薄膜提高窖内温度。培养窖上盖枯枝落叶或草可以保温保湿。
(二)天麻有性繁殖
天麻有性繁可防止退化,扩大种源和良种繁育。
1. 种子培育
(1)建造温室或温棚,根据繁殖数量多少,建造简易塑料温棚或具有调控温度、湿度,光照装置的温室培养种子。
(2)作畦:在棚内或温室内作畦,畦长3~4米,宽1米,深15厘米,用腐殖质土做培养土,用于种植种麻和播种。
(3)选种:选择个体健壮、无病虫害、无损伤,重量100克-150克的次生块茎做种。
(4)种麻种植时间:箭麻从种植到开花结果种子成熟需两个月时间,故种麻应在播种期前两个月种植。
(5)种麻种植方法:在畦内种植种麻,株距15厘米~20厘米,深度15厘米,花茎芽一端靠近畦边。
(6)管理:种麻种植后,棚内或温室内温度保持20~24℃,相对湿度80%左右,光照70%,畦内水分含量45%~50%。
(7)摘顶:现蕾初期,花序展开可见顶端花蕾时,摘去5~10个花蕾,减少养分消耗,利壮果。
(8)人工授粉:天麻花现蕾后3~4天开花,清晨4~6时开花较多,上午次之,中午及下午开花较少。授粉时用左手无各指和小指固定花序,拇指和食指捏住花朵,右手拿小镊子或细竹签将唇瓣稍加压平,拨开蕊柱顶端的药帽,沾取花粉块移置于蕊柱基部的柱头上,并轻压使花粉紧蜜粘在柱头上,有利花粉萌发。每天授粉后挂标签记录花朵授粉的时间,以便掌握种子采收时间。
(9)种子采收:天麻授粉后,如气温25℃左右,一般20天果实成熟,果实开裂后采收的种子发芽率很低,应采嫩果及将要开裂果的种子播种,其发芽率较高。掰开果实种子已散开,乳白色,为最适采收期。授粉后第17~19天;或用手捏果实有微软的感觉;或观察果实6条纵缝线稍微突起,但未开裂,都为适宜采收期的特征。天麻种子寿命较短,应随采随播。
2. 播种前应作好以下准备
(1)菌床:选择气候凉爽、潮湿的环境,疏松肥沃、透气透水性好的土壤,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做菌床。在播种前两个月做好菌床,床长2~4千米,宽1米,深20厘米,每平方米用菌材10公斤,新段木10公斤;用腐殖质土培养。先将床底挖松,铺3厘米厚的腐殖质土,将菌材与新段木相间搭配平放,盖土填满空隙,再如法放第二层,最后盖土8厘米。
(2)菌种:萌发菌和蜜环菌三级种,按每平方米用4~5瓶(500毫升)袋准备。
(3)树枝:选青棡、桦木等阔叶树的树枝,砍成长4~5厘米,粗1~2厘米的树枝段,每平方米用量1~2公斤。
(4)树枝先在水中浸泡充分吸水,然后切碎备用。
(5)制作播种简:用高10厘米,直径5厘米的塑料杯,将底面锯掉,然后用纱布盖严即成。
3. 播种
(1)菌叶拌种:
①播种前先将萌发菌三级种,按每平方米用量4瓶,用清洁的铁钩从菌种瓶中取出,放入清洁的拌种盆中,将菌叶撕开成单张;
②采收的天麻嫩果和将裂果按每平方米播种蒴果30~40个,将种子抖出;
③将种子装入播种筒撒在菌叶上,同时用手翻动菌叶,将种子均匀拌在菌叶上,并分成两份;
④撒种与拌种工作应两人分工合作,免得湿手粘去种子。防止风吹失种子。
(2)菌床播种:播种时挖开菌床,取出菌材,耙平床底,先铺一薄层湿落叶,然后将分好的菌叶用1份撒在落叶上,按原样摆好下层菌材,菌材间留3~4厘米距离,盖土至菌材平,再铺湿落叶,撒另一份拌种菌叶,放菌材后覆土5~6厘米,床顶盖一层树叶保湿。
(3)畦播:(菌枝、树枝、种子、菌叶播种):挖畦长2~4米,宽1米,深20厘米,将畦底土壤挖松整平,铺一层水泡透并切碎的青棡树落叶,撒拌种菌叶一份,平放一层树枝段,树枝段间放入蜜环菌三级种,盖湿润腐殖质土填满树枝段间空隙,然后用同法播第二层,盖腐殖质土10厘米,最后盖一层枯枝落叶,保温保湿。
(三)天麻仿野生林下种植
因地制宜选择野生天麻生长的林地,在林下分散做小畦种植天麻,此种植方式不允许破坏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保证仿野生天麻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条件。其种植技术如下:
1. 培养优质菌材和菌种 为了获得天麻高产,种植天麻前,必须培养好菌材或三级菌种。种植天麻所用菌材必须密布生长旺盛的菌索;栽培天麻所用三级菌种,必须是无污染的优质菌种。
2. 选种 要选无病虫害、无损伤、颜色正常,新鲜健壮的初生块茎做种。
3. 种麻用量 主要根据天麻初生块茎的大小,种植密度而定,用有性繁殖一年生块茎(零代种)做种,因其大小不同,每平方米种麻用量为400克~600克。用无性繁殖的初生块茎做种,每平方米为500克~800克。
4. 种植时间 在天麻休眠期种植。
5. 种植方法 林下畦栽,在保证不破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林间分散做小畦种天麻。畦长2米,宽1米,深15厘米,种植天麻时先将畦底挖松,铺腐殖质土3厘米,平铺一层树枝段,再放菌材,菌材两侧、两端相间距离6-10厘米,用腐殖质土填实树枝段间空隙,然后天麻靠菌材种植,种麻间距离10~15厘米,在种麻间放入树枝段,盖腐殖质土15厘米,最后盖枯枝落叶保温保湿。
五、田间管理
1. 覆盖免耕 天麻栽种完毕,在畦上面用树叶和草覆盖,保温保湿,防冻和抑制杂草生长,防止土壤板结,有利土壤透气。
2. 防旱 及时浇水保湿,防止干旱。
3. 防涝 开好排水沟,防止积水,特别是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4. 注意安全 专人看管,护林防火、防盗、防践踏。
六、病虫害防治
1. 霉菌(杂菌)
(1)症状:主要在蜜环菌材和天麻块茎上发生。在菌材或天麻表面呈片状或点状分布,部分发粘并有霉菌味,菌丝白色或其他颜色。影响蜜环菌生长,破坏了天麻的营养供给。
(2)病原:有木霉、根霉、青霉、黄霉、绿霉、毛霉等。
(3)发病规律:霉菌(杂菌)栖居土壤等环境中,易感菌材和天麻块茎。
(4)防治方法
①杂菌喜腐生生活,应选用新鲜木材培养菌材,尽可能缩短培养时间。
②种天麻的培养土要填实,不留空隙,保持适宜温度、湿度,可减少霉菌发生。
③加大蜜环菌用量,形成蜜环菌生长优势,抑制杂菌生长。
④小畦种植,有利蜜环菌和天麻生长,如感染霉菌损失较小。
2. 块茎腐烂病
(1)症状:主要为害天麻块茎。染病块茎皮部萎黄、中心腐烂、有异臭。有的块茎内充满了黄白色或棕红色的蜜环菌索。染病块茎有的呈现紫褐色,有的手捏之后渗出白色浆状浓液。
(2)病原:黑腐病多为镰刀菌属一种真菌Fusarium sporum Schlecht;褐腐病为葡萄孢菌属一种真菌Bortytis cinerea Persexfr。
(3)发病规律:天麻窖内湿度过高过低透气不良有利于病害发生而不利于天麻生长。
(4)防治方法:选地势较高,不积水,土壤疏松,透气性好的地方种植天麻;加强窖场管理,做好防旱、防涝,保持窖内湿度稳定,提供蜜环菌生长的最佳条件,以抑制杂菌生长;选择完整、无破伤、色鲜的初生块茎作种源,采挖和运输时不要碰伤和日晒;用干净、无杂菌的腐殖质土、树叶、锯屑等做培养料、并填满、填实、不留空隙。
3. 蛴螬(金龟子幼虫的总称)
(1)为害征状:蛴螬在地下将天麻咬食成空洞,并在菌材上蛀洞越冬,毁坏菌材。
(2)发生规律:铜绿丽金龟1年发生1代,幼虫越冬。越冬幼虫3、4月份开始为害,5~6月份化蛹,成虫发生在5~8月,有趋光性,7~9月幼虫为害盛期,10月以3龄幼虫越冬。
(3)防治方法
①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②栽种天麻和天麻收获时,捕杀幼虫。
2. 蚧壳虫
(1)为害征状:粉蚧群集天麻块茎及菌材上,使天麻块茎生长停滞,瘦小。
(2)发生规律:粉蚧寄生于各种木本和草本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因此,可由有粉蚧植物的根或树做的菌材在土中传染给天麻。
(3)防治方法:天麻生长在土中防治不便,可在天麻收获时进行捕杀,将严重危害的菌材烧毁。
七、采收与初加工
(一)采收
天麻在营养生长期,主要靠同化蜜环菌为营养,其碳水化合物在块茎内基本薄壁细胞中不断积累,从而块茎不断长大至化出花茎芽,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块茎细胞内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达到最高峰,此时是采收最佳时期。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的为“冬麻”质量较好;开春出土后采挖的为“春麻”,质量较次。
(二)初加工
采收后用清洁的水洗净泥土,按重量分级即一级重150克~300克,二级重100克,三级重50克。蒸制杀酶,按块茎分级分别蒸至透心,以水沸后计时,一级块茎蒸30分钟,二级块茎蒸25分钟,三级块茎蒸20分钟。先在温度60℃干燥,约7成干时,对块茎压扁整形,并做块茎内水分渗出处理即“回潮”,然后在温度50℃。烘干即成商品天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