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达川区强化小春作物病虫监测与防控
时间:2021-04-09 09:25:33 点击:

当前,正值小春农作物中后期病虫监测防控和大春农作物育苗移栽的关键时期,为应对今年小春病虫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尤其是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等病虫中等偏重流行的态势,达川区积极行动,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宣传、早防控,全力打好小春病虫防控歼灭战确保小春粮油全面丰收。截止目前,全区小春病虫发生面积21.5万亩次,防治24.1万亩次,其中重大流行性病害条锈病发生1.9万亩次,防治1.8万亩次,油菜菌核病发生13万亩次,防治14万亩次。

持续加强病虫监测。自去年小春以来,达川区植保植检站组织精干专业技术人员和群测人员,深入田间开展小春农作物病虫调查监测,同时,启动10余台病虫智能监测设备,获取适时监测数据,重点加强对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等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和调查力度,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预警,为指导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做到早宣传早发动。在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和防治关键时期,及时开展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等预报及防治电视宣传2期,发布小春病虫植保情报4期,发送植保短信4600条次,派出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开展技术培训300余场次,培训人数3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000余份,科学指导防治。

抓好防治技术落实。根据监测结果,按照“病害预防为主、虫害达标防治”的原则,采取“一喷多防”防治策略,科学制定防控方案,对小麦条锈病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把病害遏制在点片发生阶段和流行之前。小麦白粉病、纹枯病等实行达标防治。根据扬花期雨日情况,主动预防小麦赤霉病,做到见花打药。截止目前,达川区共出动机动喷雾器900台次,开展小春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约16.5万亩次,有效控制了小春重大病虫的进一步蔓延和危害,促进了小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农民自防工作的全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