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局紧紧围绕市政府《关于印发达州市2021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达市府办函[2021]28号)文件精神,根据职能职责分工,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拟定工作重点,细化措施,加大力度全力抓好中药材基地建设和技术指导等工作,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1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37.11万亩(除三木药材和花椒),收获产量6.67万吨,一产产值9.76亿元。其中重点项目品种乌梅种植面积2.77万亩,核心园区面积1.2万亩,投产面积1.08万亩,产量 1.89万吨,产值0.51亿元。主要发展及特色品种有乌梅、银杏、黄精、木香、木瓜、白及、白芍、党参、杜仲、厚朴、天麻、萼贝、黄连、山苍子等。基地分布:万源市、宣汉县以木香、黄精、天麻为主,达川区以乌梅、金银花为主,渠县以“三白”(白芍、白芷、百合)和花椒为主,开江县以银杏为主,通川区以木瓜、佛手为主,大竹县以瓜蒌、金槐为主。
二、主要措施及亮点工作
(一)及早分解目标任务。为认真贯彻全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部署,全面落实产业发展重点目标任务,根据《达州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行动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和《达州市2021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印发了《2021年达州市中药材种植业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市中药材产业全年工作重点。
(二)狠抓产业重点项目。我局始终把中药材基地种植水平提升作为重要抓手,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提高种植规模和水平,在省、市现代农业园区培育等方面优先进行安排和布局,今年我局协助达川区积极争取到2021年全国产业强镇项目资金1000万元,拟撬动社会资本投入3000余万元,重点抓好达川乌梅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和乌梅产业整体加工能力提升,着力弥补该镇乌梅产业发展短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三)高标准打造良繁基地。深入推进中药材育种创新和良种繁育,在重点基地开展优新品种扩繁和展示示范等。今年,万源市引进九州通药业发展标准化萼贝种苗基地70亩,宣汉县建成木香种苗基地320亩,开江县建成银杏国标1级种子育苗基地130亩,达川区百节镇玉龙村建成川东北乌梅良种繁育中心,发展乌梅三圃(引种圃、采穗圃、繁育圃)基地80亩,可实现年育苗100余万株,有力地保障了全市优质道地中药材发展种苗所需。
(四)强化科技服务工作。一是组建了中药材种植专家服务团队。调市农科院、农技站、植检站、经作站科技人员成立市级中药材专家服务团队,定期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知识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大力推广育苗移栽、地膜栽培、配方施肥等技术,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二是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到基地活动,多次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实地到乌梅、萼贝、黄精、枳壳、菊花、柠檬、金银花、银杏叶等重点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通过宣传引导进一步增强了山区业主发展中药材的信心。三是积极组织业主和技术人员参加全省中药材技术骨干培训班培训,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和发展先进经验,促进全市中药材种植水平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基地散、乱现象突出。全市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业主数量已有一定规模,但分布相对散乱,不集中,不便于规范化种植和管理。
(二)中药材基地设施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基地耕作道和生产便道没有硬化,甚至少量基地没有生产道路,生产用水能排能灌的要求更是无从谈起,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低下。
(三)中药材专业人才匮乏。中药材种植是我市的传统产业,虽然历史悠久,但基础条件较差。中药材产业链中,种植规划、园区设计、田间生产及产地加工等各环节都严重缺乏中药材专业技术人才。
(四)龙头企业参与度不高。由于缺乏中药龙头企业参与基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中药材基地粗放式管理经营较多,导致种植技术落后、规范化程度低,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加大力度督促指导达川区国家级产业强镇建设,高标准高规格规划乌梅产业,尽早高质量完成建设。
(二)加大力度推进中药材育种创新和良种繁育,高标准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扩展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规模,选育一批道地性强、药效明显、质量稳定的新品种,在重点产区进行种子种苗繁育生产,研究制定种子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提升道地药材种子种苗良种繁育能力和优质药材品种供应能力。
(三)强化技术指导。一是重点抓好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和GAP标准化基地下半年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工作,切实保障我市中药材产品质量;二是充分发挥中药材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力量,加大中药材技术培训到基层力度,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增强解决生产中实际技术难题和困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