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六大举措绘画卷,美丽乡村焕新颜
时间:2022-06-15 16:06:23 点击:


达州市通川区紧紧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创新“美丽庭院”建设载体,全域实施“五大行动”,三年来每年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5亿元以上,累计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2余座、新改建农村公厕100余座和“厕污共治”示范点60余个、全域配齐115个行政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新建“美丽庭院”120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且连续两年在乡村振兴先进县“回头看”考评中荣获“优秀”等次基本农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提档升级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基本形成乡村一户一景、一院魂、一村一画、一的大美格局。

一、融合发展明路径美丽乡村更有型

全域规划、全域提升、全域建设、全域管理为目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1234N”抓点示范核心区建设。创新实施“美丽庭院”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五大行动一是创新环境整治与产业振兴融合。扎实开展最美庭院、人居环境示范户撂荒地复耕、四好农村示范路建管、秸秆禁烧综合利用等工作先进典型创建活动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园区补短提升及重点培育工程,突出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农文旅融合产业,打造宜居宜游农文旅融合范区二是创新环境整治与文化振兴融合。推进文化扶贫和文化振兴有效衔接,整理乡规民约、族谱家训,扎实开展好文明村镇创建、通川有礼系列活动,促进形成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文明乡风三是创新环境整治与生态振兴融合。大力实施农村冬闲田蓄水生态涵养和撂荒地治理,全域实乡村旅游景区、现代农业园区、新型田园社区“三区建共享,实现空间优化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业旺民富生活美、文明和谐风尚美

二、庭院建设塑颜质美丽乡村更有

遵循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风貌塑造原则,坚持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三原特色,全域推行四旧四新模式,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实施传统院落保护提升工程,做到风格传统、功能现代,完善庭院道路、水沟、文体设施等公共基础配套,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实现一村一景、一院川美丽庭院建设已实现乡乡有示范村村有点位,农院更有、农民更富足、农村更宜居。

三、厕所革命温度,美丽乡村更有情

根据居民实际居住地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创新3341”农村“厕所革命”机制,大力推行散户1-4户)体式三格式户厕、联户5-14)“小微动”智能污水净化系统、院落或聚居点15户以上)MBBR污水处理系统城镇污水管网四种改厕模式,统筹同步推进农村生活四污水(人畜粪污、厨房污水、洗浴污水、洗涤污水)同步治理,积极推行“厕浴一体、厕污共治”厕标准同步建立健全户厕管护机制和粪污贮存、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实现了“建设好、运行好、管护好”目标

四、污水治理提品质,美丽乡村更有神

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体系,构建联动机制,充分整合农业农村、住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项目和资金资源,分类同步实施农村散户厕所无害化改造、联户污水净化系统、聚居点污水处理系统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乡乡有污水处理厂有污水处理点企业污水处理全面达标排放,生活污水治理与生态农业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共赢。

五、垃圾处理强底蕴美丽乡村更有序

持续推进“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输、县处理”垃圾收运处置模式科学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400个,分村连片配置垃圾转运车,全覆盖配备村民小组保洁员和户垃圾分类收集桶,大力开展农户初次分类(以垃圾是否会腐烂为标准,把垃圾分成“会烂的”和“不会烂的”两类)保洁员二次分类(“不会烂的”垃圾分为“可卖的”“不可卖的”两类;另一方面,对“会烂的”垃圾则投入堆肥间堆肥)积极推行堆肥、热解等无害化就近处理方式,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处理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全域推行农村生活垃圾“二次四分法”,引导群众逐步形成垃圾分类处理新风尚

六、管护机制严秩序美丽乡村更有礼

紧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盘大棋,统筹农村保洁员、护林员、河长、其它公益岗位人员组建管护队伍;建立村民一点、一点、区级补一点的三级共担管护经费机制;明确区级统筹、乡镇主导、村社区主责的管护责任;试点探索农户自主清掏还田、产业结对还田、企业资源化回收利用三种粪污处理模式;出台秸秆回收利用奖补支持政策,配套建设秸秆回收站引进建设种养生态循环企业,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构建了一体化农村人居环境管护体系,建设宜居宜业幸福美丽通川。

如今的通川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有礼,乡村振兴步伐坚实有力,农业农村美丽宜居有蕴。我们也充分相信,随着中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不断显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愿景必将加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