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立足盆地丘陵特征 整县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开江县助力打造“成渝远方.田城开江”
时间:2024-04-19 15:32:40 点击:

2021年以来开江县立足大巴山脉向南延伸的丘陵与盆地小平原特征山间平原和丘区占总面积的42.65%、低山占37.95%。聚焦万达开区域的地理中心和衔接川渝东北一体化发展的前沿地带,在达州市率先采取五抓先起先行,强化示范担当,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33202.46万元,整县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37.9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上建成32.4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4.0%,预计2025年前可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一政治任务,高质量促进开江在新一轮战略机遇中突破突围,助力打造“成渝远方.田城开江”

一、抓“规划”,打造田经济绿色革命一是“有机循环”建园区。紧紧围绕“一环三区三园区五点的总体布局”,累计高标准农田投资4.3亿元,打造出讲治、甘棠、任市、长岭、广福5个乡镇、67个村、460平方公里范围的国家级稻鱼现代园农业产业园,建成稻渔综合种养核心区7.6万亩,稻油轮作核心区12万亩,实行全程不施用农药、化肥,形成独立的生态循环系统,建后耕地质量等级平均提升了0.63个等级,生产的大闸蟹、小龙虾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开江贡米被列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二是“多态融合”建景区。成立县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依托秀美田园风光,建成4A级乡村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田园康养度假区,连续举办八届四川开江荷花文化节,常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实现收入3.6亿元。三是“区域整合”建示范区。联合万州、开州、梁平等全力打造30万亩川渝稻渔综合种养、特色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有力推动川东地区的传统农业县---开江县华丽转变,先后获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国家健康养殖示范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等殊荣。

二、抓“方案”,坚持建设落地落实一是摸清现状占用耕地含永农图斑。通过现状全域测绘叠加国土最新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制作占用对比图斑和数据分析,理清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立项条件的可建面积43.45万亩、剔除率12.3%,并将剔除图斑与面积及时报县自然资源部门,核实更新耕地含永农数据库。二是准确标注地下光缆管网位置。用红色虚线,在实施方案规划布置图上标注地下光缆管网位置、线路及走向,明确建设范围、施工工艺和操作程序,未出现一例有破坏行为。三是合理规划减少占用耕地面积。严格坚持在现状测绘毛坯路、沟渠上的规划建设原则,尽量减少新占耕地含永农面积。确要少量突破或调整的,须进行占补平衡或进出平衡设计,按程序报县自然资源部门统筹落实调整补划,其做法得到国土部门和测绘专家的认可。四是设计改造恢复水田利用属性。因地制宜设计蓄水池、山坪塘、提灌站等水源设施及灌排渠系,保障旱涝保收,尽量解决因缺水而改旱的高滂田。目前已恢复水田利用属性3.5万亩。五是科学制定项目方案编制落地。制定细化《实施方案编制提纲》,明确1:2000测绘地形图、新增耕地潜力分析图、位置与现状图、工程布置图和1:500平整土地图以及各类工程单体图,确保工程规划设计落地落实。2022年开江县自然资源局核实高标准农田区新增耕地138.44亩。

三、抓“创新”,规范建设行为与质量一是创新资金投入项目法人单位-开江县开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思路,筹集到位债券及融资贷款资金5亿元,2023-2024年亩投资均达4950元以上,比省要求提高1950元左右,实施整区域田地一体化改造土地平整率达68.6-76.5%。二是创新农建方式。2023年,选择筒车铺村、石堰口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筒车铺村开江县花城之家农家院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以工代赈”、“先建后补”试点工作共投入201.05万元,建设面积1562.56亩,有力带动165农民务工人均增收2556.3元三是创新建设模式浅丘平坝区以塘库堰水源地为枝头,以田间道理和排灌渠系为树脉,以槽沟田建设区域为树支的“树枝状”建设模式;丘陵山区以农村道路、骨干水利输水工程为“藤”,以同一地貌、同一灌区的建设区域为“瓜”,以“长藤”串点连线,结出不同“田型瓜”的“长藤结瓜”建设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稻田+养殖沟模式0.8万亩,稻田+冬囤水田模式1.5万亩,稻田+油(菜)模式5.9万亩,旱地缓坡地+梯地模式3.15万亩。四是创新建渠技术。采用800T-1000T以上的液压机压制的一次成型技术,研发出长500mm、宽250mm、高200mm,印有Logo字样的开江样本—“开墩墩”的预制砼块,切实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和易垮塌损毁等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四、抓“水利”,夯实旱涝保收的基础一是连通水利。统筹水务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实施的农田水利设施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实施的灌溉与排水工程全力连通2020年建设的宝石桥大(Ⅱ)型水库的渠系配套分水闸口惠及全县13个乡镇中11个乡镇,灌溉全县85%的土地改善灌面8万亩、新增有效灌面11.9万亩,保证了灌区汛期排水、旱期供水的畅通。二是补齐短板新建提灌站70座、囤水田34口、蓄水池95口、整治山坪塘29座等水源设施,使农田灌溉保证率达75%以上,加快扭转“靠天吃饭”的局面。三是自动灌溉。新建PE管道输水129.622公路,建成高效节水灌溉1.04万亩,真正做到农田灌排分家和灌溉自动化,有力推动80%以上“望天田”变“高产田”。

五、抓“管护”,确保工程持续发挥效益一是制定管护办法。2021年出台《开江县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管护办法》,建立“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建后管护机制,签订管护协议125份,资产量化33.2万亩,建后项目区树立“田长子”管理公示牌,明确管护主体与责任。二是落实管护经费。千方百计挤出资金,将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落实管护资金235.3万元。同时督促村社在春灌或干旱用水之际,积极引导群众投入一定劳动力,对本区域的渠道进行清淤排障,确保水利设施永续运行三是完成水价改革。2022年12月,市水务局牵头、市发改、市农业农村组成联合组,完成《关于开江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自查验收报告》([2023]3号)文件,全县累计完成改革面积24.33万亩,自验评分95分,验收结论为“合格”。



开江县新宁镇万花岭社区2023年坡改梯工程

开江县讲治镇伍家寨村2022年高标项目


开江县任市镇竹溪村2020年高标项目的“开墩墩”

开江县新宁镇孙家沟村2023年高标项目“开墩墩”

开江县普安镇2020年建设的“黄金花海”

开江县任市镇荷叶坝村2021年灾毁项目

开江县市镇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