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乡村振兴工作有关决策部署,聚焦“党建+产业+科技+教育+基建+文化”六个方面,积极整合学校资源力量,全力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助力万源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党建帮扶,共学共悟“新思想”。坚持组织领航,成立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县校兴村工作组,先后召开托底性帮扶工作专题会议8次,学校领导带队赴万源调研考察29次,选派10名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校内12个基层党组织与大桥村等7党支部开展支部结对共建,领导干部深入村社宣讲党的二十大和上级重要会议精神17次,组织万源市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等短期研修6期;强化顶层设计,印发《2021-2025年定点帮扶万源市工作规划》《2024年度定点帮扶万源市工作计划》,签订《万源市人民政府四川文理学院全面合作协议》《万源市人民政府四川文理学院“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合作协议》。近年来,累计为万源直接投入110余万元,引进资金116万元,培训干部800余人次,采购农产品520余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4.2万元。
二是聚焦产业帮扶,打造增收“新亮点”。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协同大桥村提出“两坪三区四产业”科学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强化富硒茶叶、高品质蜂糖李、高山富硒蔬菜和中药材种植,打造以炉厂坪为核心的茶旅观光园区;利用“集体经济+企业+公司”产业模式,建立校村利益联结机制,入股杉林湾村产业项目,协同杉林湾村大力建设以“地果迷宫”为核心的生态观光农业试验和高品质蔬菜基地;捐赠集体经济帮扶资金60万元,持续推动万源特色优势产业提能升级。
三是聚焦科技帮扶,培育发展“新动能”。实施“一学院一项目一团队”科研帮扶计划,建工生态学院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方案,协助打造“一轴一带两环五区多点”村域空间结构。无人机学院利用无人机抢收夏粮60亩、转运夏粮近2万斤。植物生理生态研究团队在花萼山建设生态观测站,协助编撰《花萼山植物志》,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中国(达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研究院开展乡村直播,帮助销售农副产品价值4.2万元。医学院爱心义诊700余人。智能制造学院义务家电维修11场。
四是聚焦教育帮扶,激发人才“新活力”。大力支持基础教育建设发展,出资改善中小学教室41间,赠送图书1万余册,选派30余名优秀教师和1000余名大学生顶岗支教,为中小学学生举办各类科技、艺术和体育等活动93场,建设心理健康室2个,心理辅导学生800余人,资助困难家庭学生100余名,金额共计30余万元。开展“定制式”基层治理人才培养培训和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旅游管理人才素质提升等培训20余场,选派农业专家传授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培育技术等30余次,培训乡村电商主播24人次。
五是聚焦基建帮扶,展现乡村“新面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民安全出行工程,帮助完成3条道路加宽及项目验收工作,安装道路广角凸透镜40个;实施亮化工程,升级改造路灯36架,安装太阳能路灯70余架;实施安全用水工程,加强村级堰塘生产生活用水分离,新增生活生产水管1万米;实施环境卫生治理工程,升级改造厕所和沼气池31个,新建乡村垃圾池7个,组织宣讲环保理念和技术推广活动3次;捐赠基层办公设备100余套/件,建设各类活动场馆场所3个。
六是聚焦文化帮扶,引领乡村“新风尚”。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组建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队60余支,主动进行一老一小关爱等志愿服务;深入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律知识讲座3次;切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开展村民感恩教育和移风易俗等活动8次。更好满足群众艺术生活新期待,美术学院重点打造杉林湾村乡村美术馆,设计乡村广场2个,绘制艺术墙近1000平方米;文学与传播学院结合万源红色文化和丰富文旅资源,拍摄乡村旅游主题宣传片3部;音乐与演艺学院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和送文化下乡服务活动6场,舞蹈《又见山里红》和腰鼓表演《信天游咏唱中国梦》等作品深受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