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狠抓技术落实、实现减量控害
时间:2018-01-19 00:00:00 点击:

    大竹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大竹县农林局从2014年开始,通过近几年的现代植保示范县建设的实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以减法的理念、融合的思路、法制的思维推进现代化植保工作。依靠植保科技进步,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推广新型高效低毒和生物农药,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深入推进绿色防控技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和节本增效,有效控制了农作物生物的灾害,确保了我县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安全。 
    1、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推进合力。县农业局成立了 “大竹县现代植保示范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农业局分管副局长担任,植保站站长为副组长,组员由测报、防治组全体技术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落实了示范点和示范任务,确保了示范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强化资金投入,确保措施落实。县农林局通过有效整合现有项目资源、切实用好中央、省重大病虫防治补助经费和现代植保示范县项目经费、强化本地财政投入等方式,切实加大对“现代植保示范县”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和逐步形成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补贴机制、新型植保机械购置追加补贴机制、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补贴机制,确保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真正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从14年到17年共投入资金430万元。
    3、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提高病虫预报准确率和到位率。以县级植保站和10个乡镇测报点为重点,通过添置监测设施,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测报方法,拓展测报对象,实现人员管理岗位化,调查方法规范化、情报传递信息化、病虫预报可视化。一坚持测报调查“四结合”。实行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灯下监测与田间监测相结合、专业测报与群众测报相结合、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确保病虫数据来源的真实性、数据传输的时效性、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和预报发布的准确性。结合实施国家植物保护工程建设等项目,建设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田间观测场;大力推广应用灯诱、性诱等病虫害自动化、智能化监测设备,提升病虫监测现代化水平。二是坚持病虫监测汇报制、会商制和预警制。充分发挥县级植保站10个乡镇测报点的骨干作用,对重大病虫害的源头区、常年重发区加强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实行稻瘟病等病虫首发现报告制度和病虫监测周报制。加强流行性、迁飞性、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重大病虫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通过电视预报、广播通知和手机短信群发等渠道和方式将病虫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县站每年制作电视预报6期以上;每年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群发植保信息累计在6000条以上,提高了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病虫预报信息的到位入户率和覆盖面,让广大农民群众掌握最佳防治时间,减少盲目用药。三是坚持重大病虫防控预案制、值班制和督导制。严格执行值班周报制度,重大病虫发生期间,安排专人值守,保证病虫信息渠道畅通。
    4、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化学农药用量。一是抓好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通过建立IPM绿色防控示范园区,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绿色防控技术,将IPM绿色防控示范区打造成为集成和创新绿色防控技术的基点,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的样板,教育引导农民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的窗口,促进绿色防控技术走出园区。每年在香葱、玉米、水稻、蔬菜作物上,建立了月华、清水、乌木、竹北绿色防控示范区4个,面积4.2万余亩,其中竹北乡、清水镇建立香葱、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2000余亩,辐射带动面积达10000亩;月华乡、乌木镇建立水稻核心示范区10000余亩,辐射带动面积达30000亩;在示范区开展了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推广,核心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到90%以上。在示范区举办了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10期,对核心示范区农户普遍开展了一次培训。示范区有示范标牌,标明示范规模、主推技术、实施单位等内容,并明确了责任人、技术负责人等。二是抓好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创新。大力推广已集成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加强与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机融合,迅速扩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重点推广各种害虫诱杀技术、以螨治螨、生态调控、稻鸭共作、生物导弹、植物免疫诱导、生物农药、农药减量控害等关键技术,总结提炼形成满足不同生态环境、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建立完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2017年在高明乡、庙坝乡、竹北乡、月华乡、高穴等乡镇推广示范性诱杀技术2500亩,推广二化螟诱芯2500根。在庙坝镇、牌坊乡果园推广桃蛀螟诱芯2500根,推广食诱剂15公斤。在全县区域蔬菜基地、果园全面推广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色板诱杀技术。大力推广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等灯光诱杀技术,特别是在IPM园区和水稻制种区均设置杀虫灯。
    5、全面推进病虫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防治水平。一是按照现代植保示范县建设工作要求,我县在月华乡、乌木镇、清水镇等乡镇建立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2万亩;大面积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应治面积的40%以上,病虫损失率控制在4%以下。二是大力扶持植保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专业化防治进程。县植保站积极整合资源,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的原则,整合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完善植保专业合作社,采取签订合同、物资配送、统防统治、综合服务等方式,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善配套部分植保药械,除开展播、种、收等农机服务外,还开展以粮油作物水稻、小麦、油菜为主的重大病虫专业化统防,全县粮油作物重大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确保了全县专业化防治目标任务的完成,进一步提高了我县病虫防控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促进了统防工作有效开展。县农业局植保站结合农业局“阳光工程”项目,积极加强对各地专业化统防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每年对专业化统防从业人员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和机手培训班10期以上,培训农户和机手2000人次,逐步加强了专业化防治人员的技能。同时,我站还指导了专业化防治组织制定管理办法、防治方案和开展效果调查,促进了统防工作有序开展。
   在“现代植保示范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大竹县每年建设水稻重大病虫防控示范区2万亩以上,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面积达4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预报准确率都在90%以上,重大病虫损失率控制在了4%以下,主要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以上,亩降低成本4.5-15.5元,挽回粮食损失35-55公斤,大竹县在2017年实现了农药的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