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暴雨天气对水产养殖影响较大,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旨在帮助养殖户减少损失,保障养殖效益。
一、暴雨前的预防措施
(一)检查与加固养殖设施
仔细检查养殖基础设施,如管理房、仓库、堤坝、闸门、增氧机、电力线路、水泵和排水沟等,确保池坝、大棚、闸门等坚固。对有损坏、破旧的设施进行及时修整,并准备好必要的防汛材料和用具,如应急型化学增氧剂、防涝拦鱼网片、钢绳、竹竿、救生衣、手电筒等。
(二)降低养殖区水位
提前开闸放水,降低养殖区水位,为抵御洪水预留足够库容,避免因水位上涨过快导致鱼虾等水产养殖动物逃亡。
(三)饲养管理
暴雨前可适当减少饲料投喂量或停喂,以减少残饵对水质的影响。在饲料中适量添加VC、免疫多糖、保肝护肝类、免疫多肽等营养物,增强鱼虾等水产养殖动物体质与抗应激能力。不得投喂抗生素预防疾病,否则,会降低动物免疫力,容易产生病害。
(四)加强水质管理
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量。定期检查水质指标,如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确保水质适宜养殖需求。
二、暴雨中的应急措施
(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实时关注天气预报,掌握暴雨动态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加强巡塘与监控
加强池塘巡查,特别是夜间和清晨,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加固池塘围堰和防护网,防止养殖生物逃逸或被暴雨冲走。
(三)适时排水与增氧
根据池塘水位情况,及时开启排水口,降低池塘水位。使用增氧设备或化学增氧剂,确保水体溶氧量充足。
三、暴雨后的恢复工作
(一)修复养殖设施
及时修整堤坝池埂、进排水及防逃设施。维护保养增氧机、水泵、照明、饲料加工投喂等设施设备。
(二)补放苗种
针对发生大量水产养殖动物逃跑的塘口,及时联系苗种供应单位,做好苗种的选择和补放养工作。
(三)水质调节与消毒
根据池塘水质情况及不同养殖品种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水质调节措施。使用消毒剂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杀灭病原菌,防止病害暴发。
(四)合理投喂饵料
暴雨过后,水生动物体质往往较差,应针对不同养殖品种的食性特点,选择新鲜适口、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根据天气、水质、水色、水温、水生动物的活动及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五)加强病害防治
密切观察养殖鱼类的活动情况,对出现异常的水产养殖动物要及时进行诊断,明确病因。根据病害类型,严格遵循《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2号)》,选用合适的杀虫、抗菌、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六)加强日常管理
加强巡池等日常管理工作,观察水色、水质、鱼的摄食、残饵及活动情况,有无浮头及发病现象。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综上所述,夏季暴雨天气水产养殖的注意事项涵盖了暴雨前、暴雨中和暴雨后的各个方面。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加强应急管理和恢复工作,以确保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