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达州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征求《达州市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方案(2025-2030年)(征求意见稿)》 公众意见的函
时间:2025-07-04 14:42:54 点击:

​各有关单位和个人:

根据工作安排,我局牵头起草了《达州市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一、征求意见时间

2025年7月4日至2025年8月3日

二、意见反馈

请将修改意见以信函或电子邮箱的形式反馈至达州市农业农村局,并注明姓名、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在此,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达州水产产业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吴 辉

联系电话:15196874928

电子邮箱:450581045@qq.com

邮寄地址:达州市水产发展中心211办公室(达州市通川区龙泉路137号)

达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4日

达州市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5-2030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等部署要求,加快我市“十五五”时期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助推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围绕“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高效能治理”总体要求,聚焦“小龙虾、生态鱼、大闸蟹、珍珠蚌”四大特色水产,突出“拓面积、延链条、强种业、树品牌”五大重点任务,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特色突出、链条完整、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的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二、发展目标

到2027年,新改扩建稻渔综合种养10万亩,改造标准化池塘1万亩,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万亩,新增设施渔业水体3万立方米以上,建成国家现代农业园区1个(稻渔),力争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4.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50亿元,其中渔业产值达到30亿元、加工产值突破5亿元;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到2030年,力争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60万亩以上、大水面生态养殖面积达10万亩以上、设施渔业养殖水体达17万立方米以上、标准化池塘面积达5万亩以上;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17.5万吨,其中小龙虾、生态鱼、大闸蟹、珍珠产量分别达到3万吨、1.5万吨、2000吨、50吨以上,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占比提高到30%以上;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70亿元,其中加工产值超过10亿元,建成“中国西部虾蟹之州”。

三、区域布局

根据全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情况构建“四带三区”产业布局。

(一) “四带”联动。一是建设川(渝)东北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集群带,以开江县、大竹县为核心,带动渠县、达川区、宣汉县,连片南充、广安,重庆万州、开州、云阳、梁平,大力发展小龙虾、罗氏沼虾、大闸蟹等名特优品种;二是建设特色渔业养殖产业带,以渠县、宣汉县、达川区、大竹县、开江县等中心,大力发展黄颡鱼、鲈鱼、珍珠蚌、蛙、乌龟、南美白对虾等名特优品种;三是建设大水面生态养殖产业带,以渠县、宣汉县、开江县为核心,带动达川区、大竹县、通川区,大力发展有机鱼、生态鱼等优质水产品;四是建设冷水鱼特色养殖产业带,以万源市、宣汉县为核心,大力发展大鲵、虹鳟、金鳟、裂腹鱼、鲟鱼等冷水性鱼类养殖。

(二)“三区”共建。一是建设水产品加工集中区,以开江县为核心,辐射大竹县、达川区、通川区,大力发展冷藏冷冻、自动清洗、分拣包装等初加工及虾蟹饲料、珍珠饰品、保健食品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等精深加工;二是打造种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以大竹县、开江县、渠县为核心,辐射通川区、达川区、万源市,重点开展大鳍鳠、岩原鲤、大鲵、溪石斑等育种创新和良繁基地建设;三是建设渔文旅融合示范区,以现代水产园区、“鱼米之乡”等为核心,大力发展生态垂钓、渔趣观光、珍珠认养、健身康养等多元业态,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四、重点任务

(一)实施扩面强基行动。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加强渔业发展与粮食安全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保资源等有效衔接,稳步拓展养殖面积。充分依托全市优质稻田资源,全面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稻渔种养循环,大力发展“稻鱼”“稻虾”“稻蟹”“稻蛙”等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盘活利用全市丰富水库资源,分类推进现代设施圈养、小型水库精养、中型以上水库增养等养殖模式,推动“轮捕轮放、净水增效”。强化设施渔业优化布局,大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陆基设施循环水养殖等养殖模式,确保“高产高效、安全可控”。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加强养殖尾水治理,推动池塘养殖生态化、智能化。力争到2030年,全市新改扩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0万亩,新增大水面增养殖面积4万亩、新增设施渔业水体5万立方米,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尾水治理3万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实施产业强链行动。坚持以建圈强链为引擎,推动养殖、物流、加工、休闲等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展壮大水产园区,以开江县、大竹县国家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带动 “鱼米之乡”建成区、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区等,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水产园区。突破发展水产加工,加大主体引育力度,强化产地预冷烘干、鲜切包装、仓储物流等初加工设施建设;贯通虾蟹、珍珠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拓展虾蟹饲料、珍珠饰品、速冻食品、保健食品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等精深加工。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积极举办虾蟹美食节”“捕鱼节”“垂钓竞技赛等主题活动,推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消费引流”渔文旅融合。力争到2030年,新增省星级园区1个以上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个以上,打造渔业新村3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实施种业强芯行动。加强4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监督,建立健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依托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及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省级良种场等繁育技术优势,着力加强现代化水产种业繁育基地建设,引导基地和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展大鳍鳠、溪石斑、岩原鲤等商品化育种攻关,持续提升珍珠蚌、澳洲龙虾、罗氏沼虾、小龙虾等繁育能力。到2030年,力争建设水产种业繁育基地5个以上,全市小龙虾等苗种产量达到30亿尾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农科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实施品牌强质行动。以“巴山食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积极创建达州水产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强“开江大闸蟹”“开江小龙虾”等地标品牌,加快培育大竹小龙虾、开江珍珠、渠县石板条等渔业品牌,着力构建“1+1+N”水产品牌体系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加强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着力建设川东北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切实加强水产养殖投入品监管,持续开展水产养殖投入品、重点品种药物残留突出问题等专项整治,稳步推进水产品上市前检测和追溯体系构建。力争到2030年,全市培育水产区域公共品牌1个、地标品牌2个以上、企业特色品牌10个以上;全市产地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98%以上。(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实施保护强能行动。严格落实《四川省养殖业水污染排放标准》《达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完善水产养殖污染防控机制,持续改善渔业水域环境质量。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持续优化长江禁捕退捕工作协调机制,不断深化部门协作与联合执法,持续开展“春季护渔”“渔政亮剑”等专项执法行动,切实强化“行刑衔接”,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违规垂钓等违法行为。科学规范开展增殖放流,强化涉渔工程监管,加快水域生态修复,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把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协同做好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公共服务等工作。农业农村部门要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加强技术指导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信部门负责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储备推动;科技部门加强渔业科技项目申报和成果推广应用;财政部门加大渔业发展项目资金保障;自规部门强化渔业发展用地保障;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养殖尾水监管;水务部门做好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和大水面经营审查审批;商务部门支持水产电商发展,组织产销对接;市场监管部门优化经营主体登记、商标注册等环节服务,加强涉渔餐馆、水产品销售环节质量安全监管。

(二)强化政策保障。每年安排市级水产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水产良种繁育、现代园区创建、设施渔业示范建设、精深加工项目引进、品牌宣传培育及新技术新品种研发推广等环节‌。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支持稻渔产业、设施渔业等政策文件,积极争取水产建圈强链、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现代水产种业、水产品加工等国省项目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扩大投资。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完善信贷、地方债券等多元融资机制,探索实施贴息奖补、渔业保险、水产养殖设施保险等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及投资风险。

(三)强化人才支撑。加大水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支持水产领域等重点人才申报国省市人才计划(项目),参与市优秀企业家等评先评优。有效整合水产机构人员力量,持续开展水产技术员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提升水产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设立水产养殖技术专家服务团,对养殖主体进行“点单式”“保姆式”技术服务。强化“万达开云”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持优化跨区域渔业技术交流平台,推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四川蜀水稻虾研究院和开江现代稻渔产业研究院做大做强,聚焦现代种业、生态健康养殖、智慧渔业、疫病防控等开展协同研发和技术推广,带动培育一批水产养殖能手和产业带头人,助推全市渔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达州市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

达州市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清单

县(市、区)

新改扩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万亩)

改造标准化池塘(万亩)

新增设施养殖水体(万m³)

建设大水面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万亩)

创建种业良繁基地(个)

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个)

创建水产品品牌(个)

备注

2027

2030

2027

2030

2027

2030

2027

2030

2027

2030

2027

2030

2027

2030



通川区

0.5

1

0.2

0.4

0.2

0.3

0.2

0.4

1


1

2


1



达川区

1.5

4

0.2

0.4

0.5

0.7

0.3

0.6

1



1

1

2



万源市






0.5

0.2

0.4


1


1

1

1



宣汉县

1

2

0.2

0.6

0.5

0.7

0.5

0.8



1

2

1

2



大竹县

3

5

0.2

0.8

0.5

1

0.3

0.6



1

2

1

2



渠 县

2

4

0.2

0.6

0.5

0.7

0.3

0.6

1


1

2

1

2



开江县

2

4

0.8

1.2

0.8

1.1

0.2

0.6


1

1

2

1

3



合 计

10

20

2

4

3

5

2

4

3

5

5

12

6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