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第174号提案的答复函(A)

发布日期: 2016-10-26 18:48:45
  
  达 州 市 农 业 局

  关于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第174号提案的

  答复函(A)

  


  农工党达州市委:


  你委在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建议》(第174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改革现有的科技推广创新机制”的建议

  自2014年起,我市在宣汉县开展了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试点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2015年底共初审上报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项目86项,其中个人参与47个项目,农业32项、畜牧13项、水产2项;课题团队创新创业39个项目,农业25项、畜牧13项、水产1项。同时,结合宣汉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实际和技术支撑需求,初步选择现有发展基础最好、未来发展潜力最大、发展瓶颈突破最迫切的玉米、食用菌、脆李、水稻四大产业率先进行农业创新创业试点。根据你们的建议,我


  们将在总结宣汉县科技人员兼职创新创业的经验基础上,逐步在全市有条件的县(市、区)推进此项工作。同时,依托市农科院的科研优势,加大对新品种的选育和研发力度。并与经作站和茶果站开展横向技术联合,加强对青脆李、柑橘等鲜果延时保鲜、果酒加工、茶叶深加工等技术研发。

  我们将不断完善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考核办法,建立有效的推动机制。在政策范围内,对创新创业工作开展的好的进行奖励,对此项工作开展不力的要进行通报,不断促进我市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工作走向深入。

  二、关于“加快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建议

  诚如你们建议中所说,我市农业生产上,传统散户生产还大量存在,导致生产方式与生产技术不够先进,更不能发挥规模效益和现代农业的特点。因此,近些年来,我们加大了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一是确定培育对象。我们注重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了划分,明确了培育的主要对象: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生产经营型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专业技能型包括长期、稳定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劳动作业的农业劳动力;社会服务型包括长期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土地仲裁调解员、测土配方施肥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2015年全市共培育三类新型职业农民2246人。二是确定培训机构。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2015年确定培训机构21个,并进行了网络备案管理。同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参与(达川区银河职业技术学校、开江县民森职业技术学校等);实训基地通过加强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片、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农民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农业企业基地结合,提升了培训的实际操作水平与效果。三是加强工作监管。我们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要求,落实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督导,每年不定期地对培育工作进行抽查,确保了政策落实到位。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上,现在的项目培训资金,主要是由农业部和农业厅直接下达,并要求不得在上一年开展过培训的地方重复培训,所以你们建议的每年定期培训可能没法进行,但今后我们将争取市、县级财政投入一定的资金,对我市的农民专合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培训。并通过带出去考察、实地培训、科技人员结对帮扶等方式,对经营主和在主体内务工的农民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我市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能力。

  三、关于“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建议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市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玉米机播、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油菜播收等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上有了长足进步。2015年全市实现了玉米机播1.5万亩、水稻机插15万亩、油菜机收10万亩、油菜机播10万亩。

  你们对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这个建议十分中肯和到位,抓住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2016年,我们将加大对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按照宜改尽改的原则,建设好田间路网,在每块改造农田都要预留宽余的农机通道,以便于农机化操作。同时,利用达州市农科院农机研究所的科研力量,根据我市丘陵山区的地质特点,加大对轻便化机械的研发和引进力度,重点抓好微小型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机、节水灌溉机械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的推广应用。减少现代农业对劳动力大量需求与在家劳动力短缺的矛盾。

  在农业机械化社会组织培育上,根据你们的建议,我市也要加大发展力度。我市现有农机专合社37个,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今年在“甘露杯”评选上,市里要求大县区要按照乡镇数建立30%以上的农机专合社,小县区要建立15%-20%的农机专合社。并且各县(市、区)农业局还要选择条件成熟的农机专合社作为定点培训基地,举办农机化技术培训班,对农机人员和新型农民进行农机化技术和农机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其管理、操作水平和维修保养能力。

  近年来,省农业厅已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纳入对各市的绩效考核体系,我市也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对县(市、区)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内。

  四、关于“注重互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的建议

  我市已在宣汉县、渠县、大竹县、达川区率先建立了农技服务云平台。农民朋友通过“E农通”和“农技宝”手机终端平台,可现场将生产中发现的问题拍照并附上文字发送到服务平台,农技人员在线解答农业生产、病虫害防治、经营管理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通过农技专家讨论研究,在较短的时限内制定出方案,并在服务平台上发布解决方案。同时,农业部门也可通过云平台布置农技推广任务,发布当前农业生产和畜牧疫情信息。同时,市农业局也开通了“达州农业”微信平台,通过微信平台,向社会公开发布相关惠农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农产品市场信息。今后,我们还将通过引进互联网人才,加快打造农业龙头电商平台,不断引导大竹香椿、渠县黄花、万源的巴山富硒茶、宣汉蜀宣花牛、达川区的乌梅等当地优势特色农产品积极参与网络销售,提高我市产品知名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最后,再次感谢你委对达州农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达州市农业局

  2016年6月30日


主办单位:达州市农业农村局
蜀ICP备2021010336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19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 联系电话:0818-213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