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71号建议 办理情况(A)的函

发布日期: 2022-07-05 15:00:18

石长庚代表:

你在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达州市肉牛产业发展的建议》(第071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强化规划引领,解决发展瓶颈难题

达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2021年中共达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达州市粮油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等12个推进方案的通知提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以优势资源为基础,转变牛羊产业发展方式,种养结合,优化布局,加快形成现代饲草产业体系,促进牛羊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各地环境承载能力和市场消费需求,调整优化牛羊生产布局,布局发展宣汉县、达川区、大竹县、渠县、万源市、开江县为牛羊基地县,力争把达州打造成为全省领先的牛羊生产基地。达州市成立了牛产业工作专班,加强牛产业发展规划引领,统筹推进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引进和落地建设,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市农业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多部门,联动解决牛产业发展面临的土地、资金、环保等要素保障及产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困难,有序有力推进产业体系建设。宣汉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蜀宣花牛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牛产业的意见》等文件,提出了将宣汉建成全国蜀宣花牛种源基地县和蜀宣花牛产业化强县的总体目标,从2019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牛产业发展。

二、关于强化模式创新,增加母牛养殖存量

达州市积极探索牛产业发展新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母牛养殖,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作用,鼓励通过公司(农民合作社) 农户(家庭农场)”等方式,带动养殖户适度规模饲养基础母牛,探索母牛分户饲养、犊牛集中育肥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企业与农户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依托农业部基础母牛扩群提质项目,大力实施能繁母牛补助政策,加强能繁母牛基地建设,增加母牛养殖量,引领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母牛饲养技术服务保障,建立完善市、县、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集成推广母牛发情鉴定、人工授精、饲料营养、科学分娩、犊牛护理等技术,帮助母牛养殖户解决饲养技术难题,提高母牛繁殖率和犊牛成活率,助推母牛养殖效益的增长,带动养殖户饲养母牛的积极性。

三、关于健全良繁体系,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达州市积极开展肉牛良种补贴项目,构建完善了县、乡、村各级牛良种繁育体系,建立牛改中心及冻精站点139个,培养村级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开展人工授精技术服务与推广工作,每年人工输精配种改良黄牛10万头以上。肉牛种质资源作为畜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物质基础,全市有8个种牛场,年供种能力达5000头以上,其中宣汉县宏源牧业有限公司和宣汉县锦宏蜀宣牧业有限公司均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宣汉县锦宏蜀宣牧业有限公司已为四川省汇丰动物育种有限公司提供蜀宣花牛种公牛37头,其中7头纳入国家良种补贴名录,年生产冻精50万剂,改良黄牛25万头以上。

四、关于创新草业体系,强化草料供给保障

    达州市不断加强草业体系建设,探索发展养殖企业 订单农户公司 饲草基地等模式,加大优质牧草种植,利用南方草地现代畜牧业、粮改饲、秸秆养畜等项目,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激发肉牛养殖户和牧草企业种植饲用玉米、黑麦草、桂牧1号等优质牧草的积极性,推广发展种植新技术,推广秸秆青贮技术,引导肉牛养殖户就地生产、购买草料,有效提高饲草开发利用率。2020年达州市种植优质饲草及饲用作物近64.53万亩,其中饲用玉米34.49万亩,主要种植饲用玉米、黑麦草、高丹草、墨西哥玉米、狼尾草属(皇竹草、桂牧1号象草)等品种,本地种植的优质饲草主要用于青饲和青贮,目前商品全株青贮玉米约650-800/吨、狼尾草属、高丹草青贮料480-580/吨。同时,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等现有农副产品资源,将秸秆收集加工成肉牛粗饲料,2020年全市饲料化利用农作物秸秆140余万吨(青贮、黄贮基础),变废为宝,有效节约了饲料资源。

五、关于强化龙头带动,打造特色优势品牌

达州市主要有达州市宏隆肉类制品有限公司、四川百年灯影牛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佳肴食品有限公司等牛肉加工企业12个,形成了川汉子、百年灯影、川驰、澳达、巴人村、汉玺、老南坝等知名品牌,其产品销往省内外,市场前景广阔。川汉子品牌获四川名牌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四川扶贫产品等多项荣誉称号,旗下的灯影牛肉产品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识和生态原产地产品双重认证,灯影牛肉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川驰牛肉制品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名牌产品称号,并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宣汉县蜀宣花牛已成为川字号特色金字招牌,并取得南方第一牛美誉,宣汉县成功注册了蜀宣花牛工商地理标志和宣汉肉牛国家地理标志,宣汉县被认定为宣品天下肉牛首批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宣汉依托蜀宣花牛特色产业,建成牛文化展厅2个,牛类产品体验馆1个,牛劲十足、石锅牛肉、生态牛肉馆等各具特色主题文化餐厅20余家,研发了牛肉干、灯影牛肉、香卤牛肉、手撕牛肉等30余个冷鲜及休闲牛肉产品,建成电子商务平台2个,销售网点86个,牛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浙江等地。达州市重点打造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山食荟,囊括全市100余家企业的270多个优质品牌,川汉子、百年灯影等肉牛产品通过巴山食荟平台对外销售,拓展品牌营销推介方式,扩大了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渠道。

六、关于健全服务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达州市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牛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强我市培育的新品种蜀宣花牛的保护与利用,宣汉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科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成立了省畜科院川东分院、在大成镇建议了专家大院,完善了专家常驻开展研究和推广机制,同时建立健全了首席专家 县级科技特派员 乡镇技术专员 村社技术骨干四级联动的科技服务体系,广泛推行良种繁育、人工冷配等关键技求,建成蜀宣花牛创新创业团队专家工作站1个,每年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200人次,培训养殖从业人员500人次,推广肉牛养殖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加工企业加强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开展肉牛食品加工技术研发,开发高端牛肉产品、冷鲜牛肉等,加快肉牛副产物利用的深度开发研发,把牛角、牛骨、牛皮等加工制造出新奇特优的生产生活用品、文旅纪念品、装饰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我市畜牧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69

   (联系人:畜牧渔业黄襄渝   2320000  13982886838


主办单位:达州市农业农村局
蜀ICP备2021010336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19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 联系电话:0818-213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