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宗外侨委员会:
你们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达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建议》(第075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我局高度重视该提案办理工作,局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审核把关;分管领导和承办人员及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与提案建议领衔者请教汇报和沟通交流。5月7日和7月6日,市政协副主席戴婕带队,分别深入大竹县、通川区的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察看现场、听取情况介绍和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等方式,对该提案办理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办,对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推进达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一、关于“政府促动、金融推动”的建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带队向上汇报争取、亲自调研督导推动落实。目前,全市认定各级现代农业园区108个,其中省星级园区6个(省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各2个),市级园区28个,县级园区74个。开江县成功纳入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积极支持大竹县争取申请创建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强化组织领导。先后出台了《达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方案(2019-2023年)》《达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攻坚行动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对拟创国家级产业园、省五星级园区实行市领导专班推动,省四星级、三星级园区实行县“一把手”推动,28个市级园区实行专家团队精准服务,形成“一园一领导挂包、一园一专班推进、一园一团队服务”工作机制。
(二)强化政策保障。2021年制定印发了《达州市支持开江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2022年重点任务清单》,今年又出台了《达州市2022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行动方案》,初步制定了《达州市支持大竹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2-2023年重点任务清单》,各地也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十二条措施》《关于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4项支持政策,全力推动达州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财政投入。印发《县(市、区)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园区分别给予500万、300万元奖励资金,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对认定为市级园区给予适当补助。2019年以来,全市共争取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35亿余元、市级财政资金2.1亿元投入园区建设,其中园区培育、奖补专项资金获中央财政资金30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7亿元、市级财政资金6300万元。
(四)强化金融支持。市政府设立了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与省农担公司签订了《财金互动助推农业产业发展信贷担保合作协议》,累计发放风险补偿金贷款11.7亿元。金融系统积极为全市农林牧渔产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提供信贷支持,截至2021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979.49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95.71亿元,同比增长8.15%。印发了《达州市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达州市特色农业保险工作方案》,已开展育肥猪价格指数保险和青花椒等19类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全市农业保险累计参保农户174.61万户次、保险金额65.24亿元。
二、关于“企业带动、产业联动”的建议
近年来,我们紧扣“优基地、强加工、创品牌、促融合”四大关键,对标补短、追赶跨越,实施“四大行动”,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一)实施基地建设提升行动,做实产业基础。率先在园区内实施高标准农田、冷链物流、数字农业等重大涉农项目,补齐基础短板。在发展方式上,推行标准化生产、绿色化发展;在设施装备上,实行“五网配套”,推进“五良融合”。全市已认定园区种养循环覆盖面达90%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达45.7万亩,机械化耕作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以上。
(二)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做强产品加工。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初深加工项目争取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园区内现有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培育东柳醪糟、巴山雀舌、天王牧业等十亿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农业园区建设领头羊,引进德康、正邦、蓝润等“三类500强”集团企业8家。园区现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9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73家,省级以上家庭农场49家,产业化联合体15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
(三)实施品牌建设突破行动,做大农业品牌。率先在农业园区推广达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山食荟”,加快提高品牌知名度;率先在园区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食用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全过程可追溯;率先在园区开展“三品一标”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保证园区农产品优质安全。已认定园区现有国家标准2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有机产品34个,绿色食品3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5个。
(四)实施新兴业态培育行动,做优产业融合。坚持园区与乡村振兴示范区同步建设,培育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园区成功打造大巴山茶文化原乡、开江稻田嘉年华等精品景点15个,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7个,举办了西部小龙虾节、喊山开茶节、乌梅旅游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农业节会活动。
三、关于“农户联动”的建议
历年来,我们始终将助农增收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目标,锲而不舍创新利益联结,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
(一)建立多元合作新机制。建立健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土地入股固定分红二次分红”“订单收购”“二次返利”等利益联结机制,推行订单农业、基地就业、土地流转、参股经营“四种模式”,让农民获取订单生产“现金”,基地就业“薪金”,土地流转“租金”,参股经营“红利”。
(二)探索改革试点新路径。探索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资源入股等新路径,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农村集体资产分股到户,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实现农民增收、园区增值。2021年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78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1.2%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政协各位领导、委员的关心支持下,抓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机遇,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严格的标准,认真贯彻落实《达州市2022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行动方案》,持续推进“七大攻坚”(基地建设提升行动、农产品加工提质行动、新兴业态培育行动、农业品牌增效行动、科技兴园支撑行动、经营主体壮大行动、组织保障强化行动)和“三大创建”(创国家产业园、创省星级园区、认定市县级园区)落地落实,全力支持开江县、大竹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达州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8月10日
(联系人:规划与园区科熊刚 2523513 15983850277)